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丧夫后的滋润日子 > 第77章 第七十七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7章 第七十七章

  丧夫后的滋润日子

第77章


顾茵和武青意肩并肩坐在车辕处,马车驶离繁华的太白街。


喧闹和灯火都在身后远去,夜风徐徐,万籁俱寂。


“坐里头去吧,外头风大。”


顾茵正享受着这静谧的氛围,摇头道:“也不冷。”


确实不冷,武青意身上的热度很高,隔着外衫传到她的肩头,还坐的比她靠前,给她挡风。


这样热的人,为什么总喜欢戴着冷光的面具呢?


她的眼神不由又落在那面具上。


平心而论,这银质雕刻着古兽图腾,并不难看,只是给他增添了一种难以接近的冷峻气质。


“今天都还顺利吗?”武青意一边目不斜视的驾车,一边询问道。


顾茵收回眼神,回答道:“挺顺利的。光是今天,就已经招了三个堂倌,说来还得谢谢你呢。”


武青意问她怎么说?


顾茵就把遇到卫三娘的事和他说了,又笑道:“我前头想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才想试着聘请她,因你前头帮了她,她才那么信任我,和我签契书,都没仔细看就按了手印,也不怕我把她给卖了。后头她带来的同村两人也都极麻利,若都跟她们似的,我寻思着两层楼,招个十来人跑堂也就够了……倒是我之前想浅了,不是我帮她们,也是她们帮我,互惠互利嘛!”


武青意勒着缰绳的手一顿,他若有所思地沉吟半晌,突然笑道:“也是帮了我!”


随后他加快了驾车的速度,将顾茵送到了英国公府门口,随后他并不停留,让下人牵马出来,立刻翻身上马,策马而去。


顾茵不明所以,目送他离开后才想起来自己还特地带了粥回来。


好歹喝一口再去忙呢?


王氏在后院里等着顾茵的,见她回来先问她吃了没有,又问她冷不冷,听她说吃过了也不冷,王氏的眼神才往她身后看去,笑眯眯地问她说:“青意呢,不是下值后就说去接你的吗?”


武青意下值后照常回家,听说顾茵还在外头忙,他说去接她,直接过去了,让车夫把他的马送回来。


王氏是乐见其成的,她还一直嫌儿子木讷呢!


上京都一个月了,虽然一家子天天都在一处,大儿子下了值就回家。其实他连儿媳妇的身都近不了,也不知道哪年才能看到他们小俩口真的蜜里调油,再给家里添个孩子。


家里小子实在多,最好是要个丫头。这下孙子孙女都有了,她做梦都能笑醒。


今天大儿子的表现倒是出乎意料的好。


想到这里,王氏又笑道:“让我猜猜,这傻子是不是把你送到后院,自己又在前头歇着了?也真真是个傻的,你们是正经夫妻,就是把你送进屋又如何呢?又不是要守男女大防的未婚男女。”


顾茵说不是啊,“他没进府,把我放在门口就走了。好像是突然想到什么事要办。”


王氏笑不出了。


这要不是亲儿子,她恨不能要破口大骂了。


“没事儿啊娘,或许他真有事要忙。”顾茵拉着王氏的手劝了劝,又把自己晚上现熬的粥递给她,让她和武重分着当宵夜。


想到她忙了一整日,王氏也没在她跟前多待,喊来丫鬟服侍她沐浴,自己提着食盒回屋了。


武重已经洗漱过,临睡前在屋里锻炼。


他们屋里现在加装了很多扶手,是顾茵给的建议。


别看这东西不起眼,但对腿脚不灵便的病人却很有帮助。


起码现在在屋里的时候,武重已经不需要拐杖,自己拉着扶手就能行动自如。当然速度肯定比常人慢上不少。


“大丫回来了?”武重笑呵呵地靠近,接王氏手里的食盒,“这孩子孝顺,出去忙一整日还不忘带吃食给家里。别说,吃惯了大丫的手艺,吃原王府大厨做的菜都不香。”


王氏很喜欢听别人夸自家儿媳妇的,武重也是看她脸色不大好,所以特地捡她喜欢的说给她听。


偏他不说还好,一说王氏更郁卒了。


她看着武重憋了半天,憋出一句道:“我咋就□□这坨牛粪上了呢?”


王氏喜欢顾茵喜欢的不行,要顾茵再小一些,恨不能日日把她拴在身边的。


怎么自家大儿子就那般不开窍?


想也知道不是随了她这当娘的,是随了他爹!


“哼!”王氏气鼓鼓地哼完,出去洗漱上床躺下了。


…………


没隔两日,文老太爷让文二老爷送去了匾额做贺礼。


同样是方方正正的“食为天”三个楷体大字,配着油光水滑的上好木料,只是尺寸比寒山镇上那块更大一些。


而且最后的印章也不再是两个了,只换成了一个新印。


这次文老太爷没瞒着顾茵,写了书信给她交底,说从前那两方印,是前朝皇帝刻的,现在不好再用了,这次的印章才是他真正的私章,至于寒山镇的牌匾,他也趁着这次机会重写了一块,让人送回去换上了。


没想到从前在寒山镇的时候,自家招牌就用上了皇帝刻的章,也难怪当时文老太爷十分自信地和顾茵说尽管用“食为天”的名字,不用担心犯了忌讳。


后头顾茵也在酒楼里和周掌柜请来的两位大厨碰了面。


这两位大厨,负责红案的姓孔,负责白案的姓曹,年纪和周掌柜差不多,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从前就是在同一家京城大酒楼做工的。


只是运道不好,他们酒楼的幕后东家和前朝权宦有勾连,整家酒楼让朝廷收回。酒楼新东家有自己的班底,两位大厨就齐齐失了业。


周掌柜少年时就同他们认识了,虽然多年没怎么来往,但交情却是实打实的。


两位大厨的手艺并不输周掌柜和顾茵,工钱还和他们从前一样,一人一个月五十两。


那五十两还不都是他们自己拿的,是他们各带几个徒弟、帮厨,一队人共拿五十两,由大厨分配。


这等于每个月一百两的工钱,就给把酒楼的后厨给支棱起来了。


顾茵其实喜欢的是下厨,是研究新东西,对经营管理的繁杂事务并不很擅长。


从前是本钱少,人手不够,所以硬着头皮,啥事儿都要自己插上一手。


如今真的是再好不过,后厨有这两位坐阵,总体由周掌柜统筹,她身上的担子一下子就轻了。


后头在卫三娘和大小孙氏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伤兵家眷上门应征。


不过十天,十五位女堂倌也已经就位,顾茵暂且点了最伶俐的大孙氏做领班,每个月多给他半两银子工钱。


堂倌的训练也不用顾茵自己来,王氏闲来无事就来指点她们。


接着殿内软装也提上了日程——这次不是顾茵没钱装潢,是这酒楼本就是新建,装潢都是崭新的,连桌椅都是上好的、齐全的。


两层酒楼,下面的一层是大堂,招待散客的,并不用添置什么。


上头的桌子更大,每章桌子的间隔也更开阔,间隔中间放上屏风,则更添雅致,也不会显得嘈杂。


而隔开的屏风,则是王氏从库房里给顾茵掏出来的。


王氏也是后头才知道,原来之前她和顾茵去的那个库房,只是存金银细软的库房,隔壁还有一间存古董大件的,光是屏风、假山石、大型落地花瓶,每样就有好几十个。


当然了,这些东西还是带着宫廷徽记的,想变现那是不可能的。与其在家里吃灰,那干脆拿出来物尽其用,省的自家还得再花银钱去置办。


别说,好东西就是好东西,顾茵不懂赏玩的,看着那些屏风、花瓶往酒楼第二层一放,都觉得档次立马上升了不少。


二层另外还有几间厢房,就也有样学样地布置起来。


反正只要踏上第二层,不消费个十两银子,都会觉得对不起这些摆设!


最后也最重要的,就是店内主要经营项目了,整个店的经营方向。


这次肯定不是做平价的中式快餐了,而是做真正的中高端客户的生意。


这时代点菜一般是写成小签筹,挂在墙上。原先这酒楼里也留出了这样一个地方。


这步骤简单,顾茵让人按着周掌柜他们每个人的拿手菜做了一批,还让人做了一些菜单,不过和后世不同的是,这次的菜单不是纸质的——好纸不便宜,便宜的纸没有格调,纸张在日常使用中肯定损耗很大。虽说不差钱,但是能省还是省一些。


就是做成卷轴式样的布制菜单,一打开就能看到各色配着图的各色菜肴。


这次当然还得写传单宣传,还由武安负责,听说还要这样的菜单,他也把这活计拦下了。他现在已经在学画了——现在文大老爷回了翰林院供职,并不能像从前那样日日陪他念书,就让武安和文家的文琅一起,由另外的先生教。


那先生是文老太爷亲自挑选的,水平自然不用操心。而且等到文大老爷下值,他还会再对他们的功课进行最后的点评和批校。


武安根基浅,但聪明又认真,换了个先生也是一样的用功。


他年纪还是小,家里境况也非常人能比,并不是一定要走科举的路子才能出头。


所以在他通读完启蒙的读物后,文大老爷不想让他这个年纪就接触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就让先生教他琴棋书画和君子六艺。


二百张连图带画的传单加上几十个菜单卷轴,小家伙半个月就画完了。


还别说,聪明人学什么都比常人快,他画活物还缺神韵,画一些简单的吃食,却是栩栩如生。


开业之前,顾茵最后做了一次市场调查。


这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


在现代的时候,不少美食博主称呼北京是“美食荒漠”。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