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077章 改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77章 改变

  蜀汉之庄稼汉

铁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最重要的物资之一。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管仲为什么牛逼?


因为他最早提出了“官山海”。


到了汉武帝,又搞了盐铁专卖。


说白了,就两字:搞钱!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铁就是钱!


不过想要在大汉开挖铁矿,还有一道坎,那就是要先从朝廷手里拿到许可证。


而想要从朝廷手里拿到许可证,最快捷的办法莫过于……


许勋仰头看向兄长,一骨碌爬起来,凑上去,悄声问道:


“兄长,这个,这个事情,四嫂她知道么?”


冯君侯斜眼看了他一眼,问道:


“什么四嫂?谁是四嫂?”


“就是,就是张四嫂啊!”许勋比比划划,又指了指南边。


冯君侯继续斜眼:“你觉得我应当让她知道不?”


臭不要脸的!


刚才话里话外,是不是想说张小四从中作梗,蛊惑会首让兴汉会掏钱?


现在终于想起人家是你的四嫂了?


许勋丝毫没有羞愧之意,甚至还理直气壮地表示:


四嫂连孩子都给你生下来了,你还不想承认?难不成想做那薄幸之人?


你不想认,你得问问会里的兄弟们答不答应?


只是四嫂知道了,那皇家不就知道了?


皇家知道了,那就相当于朝廷知道了。


许勋又开始纠结起来。


冯君侯看着他这副没出息的模样,这才悠悠地说道:


“放心好了,我已经和你们的四嫂谈好了,让她向宫里给兴汉会争取三五个冶铁工坊的名额。”


“要么在九原,要么在平城,看在兴汉会这么多年为国立功的份上,大概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许勋闻言,顿时大吃一惊:


“三五个?!”


他本以为能有一两个就不错了,没想到兄长的胃口比自己想像得要大得多。


“那可是边地,又不是在关中。”冯君侯哼哼两声,“朝廷巴不得兴汉会往那边多投点钱粮。”


在关中这种核心地带,连多圈点地都不行。


但在边地,特别是汉胡杂居的地方,那就完全是两码事。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现在,不管哪朝哪代,各种各样的移民实边就没有停止过。


“大送”以前的华夏,一直有着极为强烈的拓土开疆意识。


更别提大汉这种大一统王朝。


光是汉武帝,就不知往边郡塞了多少万人。


当然,换成以前,想要在那边建立什么冶铁工坊,那是根本不可能。


毕竟靠近胡地,汉胡杂居,真要在边地冶铁,铁器就很容易流入胡人手里。


前汉的时候,朝廷连平日里出塞的马的身高尺寸,都有着苛刻的要求,更别说是铁器。


但现在又大不一样了。


胡人?


什么胡人?


那不是劳力吗?


听说朝廷已经有人上奏说兴汉会违背丞相的政策。


说好的汉胡一体,兴汉会却年年都在做买卖劳力这种黑心生意……


幸好天子英明,没听那些迂腐之言。


不然你以为皇家在南中的甘蔗园,陇右的养马场,凉州的工坊,都是凭空把东西生产出来的?


自从冯鬼王拿羊毛织出毛料以来,大汉对牧场的渴望就越发强烈。


九原和平城那么好的牧场,大汉是不可能放弃的——没有牧场,哪来的战马?


哪来的……毛料?


不但不能放弃,而且还要加强管理,所以实边屯垦势在必行。


就算是在大一统时期,从关中往九原运送物资,都是沉重的负担。


更别说现在天下还没有统一。


所以想让马儿跑得快,不但要喂草料,还要喂精粮。


既然想让兴汉会下大力气屯垦边地,朝廷给不了什么物资,总能给点优惠政策吧?


不说像前汉那样,国家补贴几年粮食什么的。


就算是要我们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好歹也得给几个冶铁工坊的名额。


这些工坊冶炼出来的铁器,就可以用来打造农具。


八牛犁这种大铁疙瘩,那可不是一般人所能用得起的。


但用在边境这种广阔天地,最是合适。


只要用上了八牛犁,用不了几年,边地就可以丰衣足食,甚至还可以为驻军提供粮草。


一举数得,岂不妙哉?


虽然许勋已经提前知道了那边有铁矿,但听到冯君侯这番话,仍是一愣一愣的。


这个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啊!


要是换了我,我也巴不得兴汉会能在边地大干一场。


反正只要许了几个工坊名额而已,不但能让边境安宁,而且还能获得广阔的牧场,同时还能减轻中央对边军的供应负担。


这等好事,傻子才不干。


九原都督府的都督定下了霍弋,并州刺史定下了邓芝。


一个是皇宫里出来的人,一个是跟随先帝的两朝老臣,皆是忠诚可靠之辈。


有他们在,这两地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许勋想通了这一点,心悦诚服地说道:


“兄长,果真是巧……咳咳,果然是看得透彻,切中要害,布局长远,深谋远虑。”


正如兄长所说的,兴汉会这么多年来,为大汉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


再加上此次开拓边地,也算是为国分忧。


这番言论上奏朝廷以后,再加上张四嫂那边给宫里说说情。


除非朝廷是想自废武功,故意针对兴汉会,否则的话,基本都会同意兴汉会的这点要求。


不过许勋心里仍有一个疑惑:


“我们的冶铁工坊只是用来打造农具的话,朝廷会相信么?”


冯君侯呵呵一笑:“主要是打造农具,但肯定还会打造一些别的东西,朝廷也知道,没必要弄得疑神疑鬼。”


后世有一句话:世家第三钢铁产量所在地,叫唐山——其中不包括它所瞒报的产量。


就汉代这群土鳖,就算是派人进来查帐目,冯君侯都有把握让他们查不出哪里有问题。


知道天下最精于算学的学生出自哪里?


知道他们的山长是谁?


“还打造别的?”


许勋听到这个话,就更加疑惑了。


兄长究竟给汉中那边说了什么?


为什么朝廷会给兴汉会在边地拥有这么大的权利?


“打造农具,维修农具,给当地百姓牧民打造煤炉,军中制式兵器我们肯定不能打造的,但造点箭簇还是可以的。”


大汉民间不禁弓箭,自然也就不禁箭羽。


以兴汉会的关系,给当地驻军打造箭羽,只要想找门路,那肯定能找到。


毕竟朝廷在关中打造再加运往边地,成本肯定要比当地打造高得多。


如果兴汉会的工坊,能把成本降到比朝廷的还要低,那这门生意就算是稳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