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033章 退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33章 退兵

  蜀汉之庄稼汉

一场猝不及防的寒流,席卷了大江南北。


合肥新城里的魏军,病倒了一片。


至于城外的吴军,那就更是惨不忍睹。


不过短短三日,吴军营中就已经开始流行起了疫病。


若不是守在巢湖防备满宠的陆逊紧急调了一批御寒衣物过来。


恐怕光是伤寒引起的疫病,吴军可能就要失去三成战斗力。


饶是如此,吴军这些天攻城的伤亡,加上疫病的肆虐,也让军中苦不堪言。


偏偏攻城器具本来就短缺,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办法及时补齐。


所以孙权在这三天里,除了眼睁睁地看着好不容易才破坏掉的城墙被敌人重新修整。


“陛下,上大将军虽说是送了一些衣物过来,但仍是不够。”


诸葛恪再次找到孙权,苦口婆心地劝说道,“末将派往北面的探子再次送来了消息,曹叡极有可能是亲自领军前来增援合肥。”


“陛下,如今军中疫病大起,没有足够的药材,将士又没有足够的衣物御寒,到时万一曹叡当真到来,则大军危矣!”


看着背靠山势,以施水为护城河的合肥新城,孙权面色铁青,也不知是被冻的还是气的。


此时的他,无比怀念第一次领军攻打合肥的时候。


因为那一次,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彼时正逢曹操大败于赤壁,合肥城在自己的攻击下,城墙将崩。


谁料到贼将蒋济使了诡计,让自己误以为援军已至,仓促间烧营而退。


后来才知道,当时合肥守军连修补城墙的东西都是草料和树叶。


而贼人的援军因为遇到大雨,道路泥泞,根本就没来不及增援。


想起往事,此时再听到诸葛恪第二次提起曹叡会亲自领着大军前来救援合肥,孙权也不知是当信还是不当信。


还是那句话,魏贼连关中都快要保不住了,曹叡不想着支援关中,却离开洛阳,这根本不合常理。


经过这些天的攻城,虽然军中将士伤亡很大,但孙权相信,合肥城内的贼人同样有不小的伤亡。


自己把陆逊调到巢湖,不但护住了大军的后路,同时还拖住了满宠。


只要重新整军完毕,然后继续攻城,孙权相信,合肥迟早都能攻下来。


而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曹叡亲自领军救援合肥的消息传了过来。


很难说不是贼人故意散播出来的假消息。


上当一次是大意,第二次再上当,那就真是愚蠢了。


孙权一念至此,终于下定决心


“不能退兵,贼人困在城内,情况只会比我们更糟糕。”


说到这里,孙权语气坚定地说道,“我还是相信,现在就是我们攻下合肥的最好机会。”


“因为蜀人在西边吸引了魏贼的绝大部分注意力。错过了这个机会,蜀人就不可能再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


孙权看向诸葛恪,“蜀人虽与我们有盟约,但那是建立在共同抗魏的基础上。”


“但若蜀国真能拿下关中,他们就有足够的实力单独与魏国抗衡,那个时候,我们大吴的机会就会越发渺茫,你明白吗?”


孙权继续加重了语气,“而且魏贼现在是很难分兵过来救合肥的,所以,元逊,你不觉得,曹叡亲自领军前来的消息很反常吗?”


诸葛恪闻言,顿时就是一怔。


因为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他还年轻,虽然领军打过几次胜仗,但对于那些老狐狸来说,他的见识还是有些不足。


或者说是经验不够,所以没有想得那么深远。


“可是陛下,无论是细作还是探马,都说北面的贼人声势浩大……”


“所有的疑兵声势都很浩大!现在,你应该下去,安抚将士,或者准备攻城器具,而不是呆在这里劝我退兵。”


诸葛恪无奈,只得退下。


“陛下不肯退兵?”


“是的。”诸葛瑾抖了抖手上的信,把孙权对诸葛恪所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巢湖进入施水的湖口,站立在船上的陆逊,听完这些话,却是有些忧虑


“陛下有些想当然了。”


“嗯?”诸葛瑾本来还觉得有些道理,没想到陆逊却是有不同意见,他不禁问道“伯言何出此言?”


陆逊指了指周围


“如果说,在你我二人来到这里之前,满宠分兵袭击大军后路,还能勉强说得过去。”


“但如今陛下领军十万驻于合肥城下,我们又看住了大军后路,满宠却仍是没有离开这一带,他这是一直想要寻找机会。”


陆逊转过头来,看向诸葛瑾“这说明了什么?”


“什么?”


“满宠这么做,要么是他根本不关心合肥的得失,要么就是他根本不担心合肥会失守,子瑜,你觉得会是哪一种?”


魏法严苛,失地是重罪,罪及家人。


这也是为什么在与蜀人的作战中,一旦城池失守,守城的将领要么自杀,要么阵前战死,少有人投降的原因。


所以诸葛瑾同样不认为满宠会不关心合肥。


“伯言的意思,是说北边的援军是真的?”


“除了这个解释,我想不出其他原因。”陆逊的面色有些凝重,“满宠是早年就跟随曹操的老人,不可小视。”


听到陆逊都这么说,诸葛瑾的脸色微微一变


“那陛下那边……”


“我会亲自写信,劝说陛下退兵。”


以陆逊上大将军的身份,亲自劝说,孙权就算再怎么不愿意,也会慎重考虑。


诸葛瑾有些忧虑地说道“就怕陛下会因此不快。”


陆逊肃容“岂能因为陛下不快,而弃国之大义不顾?”


诸葛瑾的嘴唇动了动,想要说什么,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这几年来,校事府凶焰滔天,就连跟在陛下身边的丞相顾雍都因为被校事中伤,从而被陛下斥责,差点丢官。


更别说远在武昌一直不在陛下身边,隐隐有成为群臣之首的上大将军(张昭已于去年去世)。


而陆逊偏偏又是忠于国事之人,虽身在外,但常常上书直陈时事。


校事府之弊,更是被陆逊屡屡提起。


特别是这两年来,就算是诸葛瑾,都已经感觉到了孙权对陆逊的疏远。


上大将军名义是总督荆州和扬州豫章等三郡事务,但荆州的大半兵力,都是掌握在驻守西陵的骠骑将军步骘手中。


就拿这次出兵来说,陆逊与诸葛瑾两人一齐所领兵力,全部加起来,实际不过三万。


如果说,这还可以用孙权要平衡吴国两大集团江东士族与淮泗集团的势力来解释。(步骘属于淮泗集团)


那么,这两年来,孙权送往季汉的亲笔信,由先送给陆逊过目征求意见。


渐渐变成了由校事府直接送往蜀地,就是最明显的标志事件。


当然,孙权这样做,并不说是不信任陆逊,而是遵循自己的政治本能,有意压制开始全面掌握吴政的江东士族。


陆逊只不过是恰好江东士族的代表而已。


除了政治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经济原因。


那就是校事府打通了蜀人的门路,可以从蜀地拿到大量孙权急需的物资。


比如说,陆逊这一次紧急送到合肥城下的御寒衣物,有很多就是蜀地所产的毛料所制。


以前虽说吴国也从蜀国进口大量急需物资,但大部分都是流入荆州军头和江东大族手中。


堂堂大吴皇帝,居然只能跟在地方军头和大族后面喝汤,这脸面往哪搁?


吃肥了,喝饱了,就忘了大吴皇帝姓什么是不是?


所以在孙权眼里,校事府这一次的功劳,那可是非同小可。


至于诸葛瑾这种荆州派代表,在这种时候反而显得有些尴尬。


毕竟这些年在与蜀地的交易中,荆州豪族可是占了相当的份额。


就算诸葛瑾再清廉,那也不能断了家乡父老的财路不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