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029章 笑里藏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29章 笑里藏刀

  蜀汉之庄稼汉

“报!”


代表最紧急情况的传骑,一路直冲中军。


“陛下,前方急报孙将军在山下遭贼人袭击,攻具全被焚,孙将军战死!”


“什么!”


孙权得知这个消息,顿时有如五雷轰顶,身子晃了晃,差点倒了下去。


“四弟早逝,吾非但不能照看侄儿,居然还令侄子亡于阵前,黄壤之下,当如何面对四弟?”


孙泰是吴国实打实的皇家宗亲,眼下尚未正式攻城,就死了一个皇家宗亲,同时攻城器械皆尽被焚。


这对吴军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


孙权悲痛地拔剑长呼


“朕与魏贼,仇不共天,此次不破合肥,誓不归师!”


誓毕,他立刻下令,才刚刚到达皖城的陆逊领军前往逍遥津,护住大军后路,自己则是让全军拔营,赶往合肥。


陆逊得诏,谓诸葛瑾曰


“陛下倾大军向北,就是料定魏国大部兵力皆被蜀国吸引,难援合肥。”


“只是依我看来,魏失关中,犹可退守宛洛,但若再失合肥,中原难稳。”


“眼下魏国关中有失守之险,故极有可能要力保合肥。”


“此次北伐,大吴已是失了先机,陛下此番,已经有些过于心急了。”


延期出兵,本就是陆逊与孙权商量后定下的决策。


这些年来,蜀国对魏国屡战屡胜,可谓精兵。


但魏国三分天下占大半,可谓国力最强。


所以魏蜀两国相争关中,按理来说应当是旷日持久,最好也是旷日持久。


最后无论是哪一边胜出,都要损耗大量国力。


同时这也是吴国最想看到的情况。


最后不管是蜀国退兵也好,还是魏国大败也罢,吴国都可以在两国相持期间趁机北上。


或拿下襄阳,或拿下合肥,不说全部拿下,就算是只拿下一个,那也算是大赚了。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谁都没有想到,关中局势会变得这么快。


再加上消息往来不便,等吴国反应过来,蜀国不但快要打下了关中,看样子甚至并州河东都有可能收入囊中。


眼下的局面,别说是孙权着急,就是陆逊也有些感叹失算。


诸葛瑾问道“那依伯言的想法,当如何才好?”


陆逊叹息道“魏国在关中战局不利,冯明文占据了河东,随时有可能威胁潼关。”


“眼下魏国又从荆州与宛城调兵,走武关增援关中,大吴当是佯攻合肥,实则伺机攻取襄阳方是上策。”


“大吴利在舟船,无论是江陵还是江夏,皆有江水联通襄阳,此正好发挥舟船的优势。”


“只要大吴取得襄阳,就算是蜀国取得了关中,以后他们想出兵向东,多是会走河东或者潼关,而不会是走武关。”


说句不好听的,只要大吴能拿下襄阳,蜀兵就算真敢从武关出来,面对东有魏军的宛城,南有吴军的襄阳,他敢放心东进?


而大吴从襄阳北上,宛城根本就是无险可守,比起蜀军走武关方便多了。


关羽当年兵临襄樊,都能逼得曹操动了迁都的念头,大吴夺得襄阳之后,迟早也能把宛城收入囊中。


这个计划的唯一缺点就在于,大军突然集结荆州,会不会引起蜀国的过度反应。


不过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毕竟现在蜀国大部兵力都在关中,永安的兵力无法威胁到荆州大军。


再加上只要大军真正攻打襄阳,蜀国自会明白大吴的意图。


大不了事后陛下再写信跟蜀主解释一番,两国自会相安无事。


只是没有想到,陛下在得知蜀国在关中得利,竟是如此着急攻下合肥。


诸葛瑾安慰道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便是拿不下襄阳,那攻下合肥,也是一样的。”


陆逊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头“说的也是。”


攻打襄阳有舟师帮忙隔绝援军,甚至还可以借助蜀人在汉中的声势。


合肥能一样么?


攻打合肥,怕是要比攻打襄阳难得多啊!


只是事已至此,说再多,也是无用。


还是先按陛下的吩咐行事再说吧。


就在吴国聚兵合肥的时候,建业城外的大江南岸,两条中型船只正在被解开揽绳,看样子,是准备要渡向北岸。


船上绝大部分是十几二十来岁的小郎君,人人皆是一副兴奋而紧张的神情,有些手忙脚乱地做着出发前的准备。


平日里驻守在津口的吴军士卒,此时正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些生手不时地忙中出错,然后发出一阵阵压抑不住的哄笑声。


“马先生,当真不用我们帮忙?”


吕也是面带着善意的微笑,看着那些从蜀国而来的小郎君们,问向马谡。


只是他本就不是什么善人,这份善意的笑容,反倒是显得更像是阴沉冷笑。


“不用不用。”马谡连忙说道,“我等来到这里,也已有数月,这操船之术,听他人说得再多,也不过是嘴皮功夫。”


“终究还是要自己亲自上手,才算是把本事学到手,且就让他们折腾去。”


吕也不勉强,反正这个事情是蜀人自己内部的决定,非他所能置喙。


他所能做的,也就是多叮嘱几句,就算是尽到心意了


“这个津口,不过是能渡一两千人,算不得大津口,所以平日里军中也用不上。”


“在陛下北伐的这些日子里,马先生与诸位郎君若是想在此处练习舟船,倒也算是方便。”


马谡拱了拱手


“吕校事能帮我等找到这等地方,真是有心了,我代诸位学院学子谢过。”


眼下所有一切都围绕吴国皇帝渡江北伐转,自己从大汉带过来学习的学子们,算是吴国客人,又尚未掌握水战之法。


所以只能是无所事事地待在后方。


“哎!”吕连忙摆手,“马先生客气了,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嘛!”


说着,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岸边的船,然后压低了声音


“我听说,这次过来的学子里,还有冯君侯的弟子?”


马谡点了点头“没错。”


吕一击掌,脸上泛起喜色


“这就对了。我去凉州时,曾与冯君侯交谈甚欢,交情匪浅,此番他的弟子来到江东,我又岂能不行方便?”


马谡一听,脸上现出会意之色


“原来如此!其实君侯对罗郎君与傅郎君甚是看重呢。若是冯君侯知道吕校事这般照顾两位郎君,想必定有谢意。”


“见外了见外了!吕某与冯君侯之间,何须如此见外?”


吕嘴里说着见外,脸上却是不可抑制地泛起满意的笑容。


他等的,就是这么一句话。


随着吴蜀两国合作的加深,荆州每年运往蜀地的粗糖越来越多。


而蜀地的红糖、酒类、毛料,乃至凉州的战马,也源源不断地送到吴地。


校事府现在不但能掺与红糖和毛料的买卖,而且还在其中占了不小的份额。


校事府这些年来,为什么要想方设法设置关卡,征收赋税?


不就是为了给陛下筹集钱粮物资?


若是校事府以前就有兴汉会这条渠道,又何须为了弄那么点东西,就搞得地方怨声载道?


可以说,吕的那一次凉州之行,极大地化解了校事府的危机,让校事府重新得到了孙权的信任。


但无疑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次侥幸逃了过去,谁能保证下一次就有这么幸运?


在吕看来,他仍需要想办法巩固校事府在陛下心里的地位。


校事府能为陛下做的事,一个是监视诸级官吏及州郡文书,二是为陛下筹集钱粮物资。


这典校官府及文书自不必说,毕竟这世间,何来完人?


既无完人,只要用心,总是能抓到遗漏把柄。


就算是抓不到对方的遗漏把柄,但只要有嘴有耳,风闻奏事,也是可以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