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0965章 失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0965章 失误

  蜀汉之庄稼汉

不拘是前观历代,还是后看诸朝,冯刺史都可以这么认为,财政是每个政权的命脉。


手里有钱有粮,不管是遇到天灾还是,只要统治阶层的整体治理水平还在平均线以上,基本上都可以维持国家的大体稳定。


除非遇到司马晋那种脑残水平,那是真没办法。


若是手里没钱没粮,但凡有点心志的掌权者,都会想办法开源节流,很多时候这种做法被称为改革。


成功了,最低也能给国家继一波命,牛逼的,甚至可以让国家浴火重生。


失败了历史上也有很多例子。


现在冯刺史听到秦博说吴国的府库并不宽裕,他只信了一半。


真要仅仅是“不宽裕”,孙权会铸大泉五十?


每年兴汉会卖往吴国的货物,可不是一点半点。


所以冯刺史清楚得很,校事府在吴国还有一个权力,就是设置专卖障管,以收赋税。


说白了,就是孙权用来敛财的白手套。


以吴国的政治体制,节流是不可能的。


要不然你是砍掉皇家掌握的禁军,还是砍掉各层官吏?


砍掉禁军,那你拿什么去压制下面世袭部曲的军头?拿什么去打北边的魏国?


砍掉一部分官吏节省支出?


暨艳已经用自己的性命证明了世家权贵的态度。


还是那句话,无论是魏还是吴,只要曹叡和孙权没有胆量掀翻世家政治,最后的结果都会指向这种政治制度的最高形态: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而这个过程,又必然会加剧皇权与世家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内斗乃至内乱,直至世家彻底压倒皇权,掌握整个国家。


再加上还有强敌压境的前提下,孙权想要节流,那就基本不可能。


所以只能是想办法开源。


而开源所遇到的问题,与节流所遇到的最大阻碍也是一样的:世家。


世家掌握着大量的人口和土地,是最好的收税对象。


问题是,你敢吗?


就算你敢,你打算怎么收?


魏国底子厚实,好歹还能撑一撑。


但吴国可没那样的底子,内部矛盾无法解决,那就只好向外转移了。


不过嘛,吴国大帝的孙十万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想向外转移矛盾没那能力,又没有胆量拿世族开刀,只好内卷。


按原历史上的轨迹,吴国应该很快会发行“大泉五百”,接着就是“大泉当千”,乃至“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卷得飞起!


现在不一样啦,天降个冯带善人,愿意带着吴国一起飞,这等好事上哪找去?


找到新的财源,缓解了府库紧张的问题,顺便还把荆州军的钱粮供给回收到中央手里。


这两件事不管怎么看,都是忠于国事的能臣干臣才能做到的事。


秦博当然自认是个忠臣,现在得了冯君侯的承诺,他觉得自己说不定还可以成为陛下身边的能臣干臣。


就如桑弘羊一般。


校事府只会对陛下一人负责,也只能对陛下一人负责,秦博很明白自己的定位。


至于别人给校事府安上什么样的恶名,重要吗?


不过让冯刺史没有想到的是,他加快控制荆州粮食供应步伐的决定,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到了凉州首席政治智囊张小娘子的激烈反对。


“现在凉州的首要目标,是准备关中之战,让张家步步为营推行蚕食荆州粮食供给之计,乃是稳妥之举。”


“阿郎突然改变主意,不但会让蜀中的粮食供应可能会出现问题,甚至还可能会令吴国警觉,到时数年之功,毁于一旦,阿郎将何以自处?”


张小娘子怒视冯刺史:


“夫国之大计,既已议定,岂可因一时之念,轻易更改?即便是要更改,亦得召集众人商议,岂能因一人一时之念而变?”


冯刺史这些年来,有什么难事,基本都是转头就问张小四。


这次擅作主张,再被张小四这么一骂,心里确实有那么一点点不好意思。


“反正不都是为了控制荆州粮食么,快一些,慢一些,其实也没那么大的区别”


张小四看到这个人仍是满不在乎的模样,当下就恨不得给他一拳:


“你懂什么!我说过了,准备关中之战才是重中之重!但你知道丞相什么时候会进军关中?”


关于这个问题,冯刺史早就不知思考过多少回了。


但这等事关国运的大事,除非冯刺史亲自回汉中一趟,然后与大汉丞相秘密地深入交谈一次,否则根本就不可能确定。


毕竟身为封疆大吏,冯刺史现在的身份已经算是很敏感了。


在外掌握重兵,若是还能随时知道朝廷内部的最高机密,手就伸得有点长。


至少丞相还在的时候不能这么干。


所以只能等丞相主动告诉自己。


只是到目前为此,丞相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消息传来。


听说就连大汉天子对此事连个小道消息都没有。


冯刺史就更是只能靠猜想。


按凉州参谋部的军事推演,还有张小四的政治局面推演,概率最大的是后年和大后年。


“那仅仅是可能,万一是明年呢?”张小四终于忍不住地踢了冯刺史一脚,“你又不是不知道丞相的身体!”


“这一两年就是最紧要的关头,你这是猪油蒙了心,才会突然想着要多生事情?”


张小四踢了一脚,仍是不解恨,又捶了一把冯刺史的肩头,“关中之战得提前准备多少粮草?你堂堂三军统帅,心里就真没点数?”


“到时蜀中又要支应荆州,又要支应北伐大军,你确定不会出问题?”


听到张小四这么问,冯刺史心里其实也有点小小地打鼓。


“应该不会吧?毕竟这些年来蜀中的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我这不是担心万一把那些种粮的人家压得太狠,他们真不种粮了怎么办”


“你放屁!”张小四口不择言地骂道,“你这就是狡辩!他们不种粮,能种什么?只要兴汉会控制着蚕种一天,给他们天大个本事,还能改粮为桑?”


“再说了,大汉这不是每年还有粮食保底价么?只要有这个政策在,我还真就不信他们有胆子拼死一博!”


“够了啊!”冯刺史被骂得满脸通红,“要不是有老夫为国献策,大汉的府库能不能出得起这粮食保底价,还是个问题呢”


张小四当场就被气笑了:


“所以冯老就可以觉得吴国无英杰,无人能识破冯公的管仲之术了?陆逊现在手里还有孙权的印章呢,冯公居然就与区区无名校事图谋陆逊。”


“这是看不起陆逊呢,还是这位吴国校事乃是和当年的冯公一样,乃是不世出的人杰?”


“若当真是人杰,却在私下里与冯公商议扳倒自家梁柱,卖国犹不自知,岂非可笑?”


张家小娘子一顿夹枪带棒,竟是把“巧言令色冯郎君”说了个恼羞成怒:


“你懂个屁!小人物在很多时候,才是改变历史的关键人物,懂吗?”


“不懂!”张家小娘子咬着牙恨恨道,“什么都是你懂,行了吧?那以后出了什么事,可别再来寻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