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网
乐可小说网 > 始于聊斋 > 206. 好莱坞03 《一个花花公子的诞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206. 好莱坞03 《一个花花公子的诞生》……

  始于聊斋

好莱坞03


林莱记忆力惊人,因此几乎是瞬间她就认出了这位不请自来的客人,朱迪·福斯特。


这还有赖于那部她很喜欢的电影《沉默的羔羊》,朱迪·福斯特在里面的表现十分精彩,和饰演汉尼拔博士的安东尼·霍普金斯,两人的表现相得益彰,使得这部电影更加精彩绝伦。


这一点,林莱是不能当着朱迪·福斯特的面说的,毕竟这部电影在这个时间点还没有拍摄。


可这并不妨碍林莱从这个世界已经发生的事,再去认识朱迪·福斯特,这位在俊男美女如云的好莱坞,都靠着自己独特气质脱颖而出的优秀演员,要知道这位女士十五岁时就已经得到奥斯卡金像奖演技奖提名了。


尽管让她获得非常多赞誉的那部电影《出租车司机》,也在几年前给她带来了无妄之灾。


原来有影迷过度沉迷于朱迪在这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就学着电影中男主角的做法,在现实中去刺杀了当时的总统。


结果即便刺杀未遂,可这件事也闹得举国哗然。


当大家得知这位模糊电影和现实辩解的影迷小约翰·辛克利,他那么做的原因后,所有人的目光刷刷地刺向了朱迪·福斯特。


她甚至还被当局请过去调查多次,过程还持续了很多天。


期间很多人妄加揣测她与小约翰·辛克利的关系,人们不吝啬用最肮脏下流、最恶毒的态度自顾自地下结论,却对朱迪女士从头到尾都是受害者这一点,这个毋庸置疑的事实视而不见。


也因为这件事,朱迪女士在好莱坞的事业几近停摆,电影公司几乎对她避如蛇蝎。


要不然,她也不会这几年没多少作品。


当然,这也和朱迪·福斯特去大学深造有关。


可不管怎么说,她这几年在好莱坞沉寂得过分,这也是为什么先前编剧汤姆·托波尔没有想起过她,来演这部电影。


林莱这个半个门外汉,就更没想到她了,不过这不妨碍当朱迪·福斯特出现在她眼前后,她整个人都好了!


哇,就是她了。


就是这种感觉。


先前那么多天来似有似无的烦躁,都被一扫而空,这使得林莱眼睛过分亮晶晶地看着人家,对人家的好感值+5+5+5这样子。


朱迪女士忍俊不禁,“我能感受到你的欢迎了,莱克茜。”


林莱放开了握着人家的手,笑容灿烂道:“请务必不要怀疑这点。”她说着就引着朱迪往里面走,省却了不必要的寒暄道:“请问我们什么时候能签约呢?”


朱迪不知为何,笑容就没下去过,闻言她更是轻笑出声:“我们不需要试镜吗?”


“我等你很久了,而你既然主动找上门来,那就说明你对这个剧本,还有那个角色很感兴趣,那我们双方既然都有意向,为何还要浪费时间呢。”林莱已经想不出还有谁,能比朱迪女士更合适,更好了。


她说这段话时,蓝眼睛一错不错地看着朱迪女士这天选之演员,个中热忱呼之欲出。


她就差大声说“答应吧,答应吧”。


朱迪女士见状差一点就点头了,可她就是想要逗逗对方:“其实是我没有更多的选择。”她如今复出,能到她手上的本子本就不多,其中按照她的标准能打五分以及以上的本子更是寥寥无几。


她要是去演,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她还没有落魄到这个地步,更不觉得她就该低下姿态去。


今天她主动找过来,也是从一个编剧朋友达里尔·波尼克森那里,知道他的朋友汤姆·托波尔这里有个定制类本子,里面有个角色十分具有挑战性,制片方一直在找心怡的演员。达里尔·波尼克森这么对她透露,其实也是暗示她可以去试试,在他看来那样的角色整个好莱坞能演到位的演员并不多。还有一点,制片方是那个被业内不少人戏称“狼来了”的美元玩家,她那么上心一个剧本,就是不知道是过家家,还是真有心做出些成绩来。


朱迪心动后就行动了起来,便有了今天她找上来一事。


在见到眼前这位行事高调,做人低调的“美元玩家”前,朱迪已经和编剧汤姆·托波尔简单聊了聊,尽管没有看到剧本,可听对方提起这个剧本的立意,朱迪就觉得她该继续争取下去。


没想到制片方比她还心急,还笃定她一定会答应下来,不是认为她现在可以选择的本子不多,而是对方认为自己很契合角色,甚至于那个角色非她来演不可。


看起来这位小美元玩家,对自己很有信心呢。


朱迪自认不在意制片厂对她或避之不及、或敷衍的态度,可她绝对不会讨厌受到这样热情的欢迎。


想到这儿,朱迪笑意加深。


林莱看得出来这位天选之演员只是假意推拒,那她自然不会恼火,还顺着对方说道:“我知道,不过我反而会感谢你现在还没有太多的选择,不然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像你这么契合的演员,所以我得严肃地告诉你一件事,福斯特女士。”


朱迪好奇地说:“什么?”


林莱故作严肃道:“你今天既然来了,那不答应签约就别想走了!”


‘什么呀。’朱迪被逗笑了。


不知不觉,她已经被逗笑好多次了。


抱着这样轻松愉快的心情,朱迪接下来从编剧汤姆·托波尔那儿拿到了全部的剧本。


才看到五分之一时,她就觉得她今天来对了。


等看到三分之一时,她就已经将自己代入到剧中的角色,感受她的一呼一吸了。


到了最后,朱迪知道这个角色她非演不可。


在朱迪读剧本期间,林莱一直没有打扰她,只是偶尔观察下她的表情变化,从而确定对方的意愿。


一个优秀的演员,被角色和剧本打动,进而想要全身心投入其中,那绝对再好不过了。


林莱心情好极了。


等朱迪从剧本中抬起头来,林莱就迫不及待地问:“怎么样?”


朱迪轻轻点头,可她说出口的话却是:“其实我接下来有个剧组要进。”


说起原因来,部分原因是那个剧组的几个演员是她想要合作的,另外演技不能空想,还需要实实在在地去磨练,否则不进则退,因此时隔那么久,她需要重新和它熟悉起来。


林莱眨眨眼,“这并不是问题,我可以等你完全做好准备。”


朱迪想了想说:“看起来你很看重这个项目。”


林莱挑挑眉:“这是自然,所以即使我认为你是最好的,也请你同样全力以赴,可以吗?”


该说不说,这辈子林莱因为是被亚历山大抚养长大的,这就导致她或多或少地被他同化了,加上她的长相本来就很具有攻击性,连身高都是(她有175高),导致她稍微一沉下脸来,就很有压迫力。


和先前她热情的样子截然不同。


朱迪并没有被吓到,她阖上剧本,认真地说:“当然,这是我作为一个演员该做的。”同样,这也是演员朱迪·福斯特的傲气所在。


她说完又无可避免地产生好奇心,“同时我认为我或许该了解下你的想法——我们应该往一处使劲,让这部电影更好地呈现给观众,不是吗?”


林莱很喜欢她的直接:“当然。那不知道我是否有这个荣幸请朱迪你一起用餐?”说着,她就做出了“请”的姿势。


朱迪将手搭上她伸出来的手,“可以。”


她们俩就这么去吃饭了,留下编剧汤姆·托波尔:“…………”你们礼貌吗?


林莱领朱迪去了一家法餐厅,这家法餐厅很有名气,且名副其实。


林莱格外喜欢他们家主厨做的柠檬塔和烤布蕾,每次她会都会点其中一道或全都要。


到了这家法餐厅,经理热情地将她们迎进来,接着带到了接到电话后,就为她们准备好的餐位,完全不管这家餐厅基本上要提前一个月或更久才能预约到位置。


朱迪明白这是因为什么,她当下没说什么,只准备享受一顿美食。


直到——


经理问到餐前酒时,给林莱推荐的都是果汁。


到朱迪这儿,才推荐他们餐厅的酒品。


朱迪:“。”


等她们选好餐,侍应生也离开后,朱迪语气有些奇妙地说道:“莱克茜,你不喝酒吗?”


其实她更想问“你是不是还没有到法定饮酒年龄”。


结果,人家不仅没到21周岁,她甚至还不到18周岁。


朱迪:“………”


林莱有些不明所以,她开玩笑道:“怎么了吗?难道好莱坞有隐形规定,不到十八岁不准拍电影吗?”


朱迪很快就收拾好情绪:“那倒没有,只是他们知道这件事后,可能不会再叫你‘美元大玩家’,而是‘美元宝宝玩家’。”


林莱:“……我就当他们是羡慕嫉妒恨了。”


她凭本事挣的钱,挥霍一下怎么啦!


等她们用餐到尾声,大厨还特意出来,顺便送上了林莱这次点的柠檬塔。


林莱和他简单用法语聊了几句,等大厨走后,朱迪对她会说法语这点有些兴趣,顺着这个话题,朱迪还聊起她在耶鲁大学读书时,点亮了拉丁文。


“哦,这个我也会,很多专业书都是用拉丁文写的。”林莱随口说道。


朱迪下意识说:“高中?”


林莱眨眨眼:“大学啦大学。”


她继续解释说:“其实我已经读完大学了,现在姑且可以算是在外创业。”


朱迪有些失语,这人可真是生理年龄和经历完全对不上。


朱迪喝了口酒才说:“那你岂不是‘美元天才宝宝玩家’呀?”


林莱黑线:“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她重复了下,觉得特别好笑,一时间竟笑出声来,笑到一半忍不住捂额,羞耻心强势出镜,她有些羞愤地强调道:“请不要再说这个不像话的外号了。”


可爱得不行。


朱迪笑了笑:“我知道了。”


抛开这个小插曲,她们俩其他都谈得很愉快,在想要赋予这部电影更多社会意义上也达成了共识,这对林莱来说,绝对是更值得高兴的事。


等分别后,虽然有点迟了,林莱还是让助理去搜集下朱迪的资料,主要她过去演过的电影录像带。


另外,林莱没忘记《沉默的羔羊》。


她记得这部电影是自小说改编而来,林莱有去扒拉下她的记忆宫殿,过了半晌终于找到了相应的记忆,知道这部小说的原作者托马斯·哈里斯。她记下来,过后让助理也去找一找对方的资料,很快林莱就拿到了托马斯·哈里斯的相关资料,得知截止到今年,这位作家出版过两本书,一本是十几年前的《黑夜星期日》,还有一本是81年出版的《红龙》。


啊,《红龙》这部小说,林莱也有些印象。


《红龙》里主要角色有威尔·格拉汉姆,汉尼拔博士和“红龙”这个连环杀人犯。


在这部小说中,威尔·格拉汉姆和汉尼拔博士的关系其实很耐人寻味,也值得深入挖掘,只是就故事完整性和知名度,还是《沉默的羔羊》更厉害。


尤其是电影,取得相当大的成功。


林莱:“啊!”


记下了。


那《红龙》这部小说也不能放过,只可惜这部小说的影视改编版权已经被人先下手为强了。这倒没什么,他们可以谈谈版权易主问题。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红龙》这部小说的出版商貌似是威尔逊传媒名下的。


这岂不是让她更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吗?


当然,只有这么一个系列还是不够的,林莱要做的是“做大做强”,让她和她的作品、产业等更有影响力。


为此,林莱就没有再做甩手掌柜了,她开始进一步整顿她手中的资源。


威尔逊传媒说不上是什么庞然大物,却也经营了数十年,最厉害的时候美利坚销售量、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就有它一份。只是瑞恩·威尔逊在近些年昏招频出,导致威尔逊传媒伤筋动骨过,到如今它的能量也只有鼎盛时期的一半。


如今瑞恩·威尔逊被迫下台,作为新老板的林莱又不怎么上心,所幸掌握着实权的沃特·威尔逊和林莱从亚历山大那儿挖来的丽兹·罗宾斯,都是能人,如今的威尔逊传媒不至于就此败落下去。


俗话说,“破船还有三千钉”,不说其他的,就是这么多年来,威尔逊传媒旗下的出版社就出版了很多知名作品,还掌握着不少作品的版权,这些如果经营得好,那也能给公司带来各种意义上的进项。


啊,说起来威尔逊传媒旗下还有个威尔逊电视网,只是缺乏原创作品,一直以来都不温不火的。


林莱想起了她手中有的原创作品,就是围绕着莱文特公司旗下药物产生的作品,不仅有电视节目,还有持续了好几季的动画。这些都在与莱文特公司有叫深度合作的公共台播放,现如今威尔逊电视网可以转播,等到和那个公共台的合约到期,这些节目可以到威尔逊电视网首播,这样就可以为这个电视网引流。


但这完全不够。


她得想办法尽快将名气打出去啊。


接下来,林莱就一直在想该怎么做。


她还没忘记将这份压力,转嫁给她的副手们,尤其是沃特·威尔逊。


威尔逊传媒如今还没有改名换姓,其中很多老员工都还在,所以一定程度上,威尔逊传媒还是沃特·威尔逊熟悉的公司,时常给他一种这还是他家族产业的错觉,所以沃特·威尔逊很卖力,既然如此,为了公司的美好未来,他必然得更加努力才可以啊。


其他没有在上次收购中出局的董事会成员也是。


就这样,在林莱这么下达命令后,非常好的想法还没出现,董事会会议却开了不少次了。


林莱一次都没出席过。


这并不代表她彻底甩手不管了,她只是再搞个大的——每个人都有人生必读的十本书、中小学生必读经典、触动心灵的书籍、会给孩子读的书、带进坟墓里的著作、想要看到它影视化的小说、如果一本书能代表我所在的州,那必然是什么等等等,如今威尔逊传媒就发起了“这是我人生唯一一次请求,让某本书影视化吧”这般活动,规模是全国。


目的是将热度搞起来。


到时候影视化某部作品,那当然是要说话算话的。


只是具体影视化哪部作品,那还得是威尔逊传媒说了算啊。


所谓是一切解释权归威尔逊传媒。


另外,为了尽可能蹭热度,那必然是在搞这个活动前,他们这边就已经开始着手立项拍摄了,其中被影视化的作品大都得威尔逊传媒有版权才可以。拍摄的作品,电视剧、迷你剧、电视电影这些放到电视上放的,都放到威尔逊电视网上播放,而电影,那自然是放在下属电影制作公司里。


这必然需要很多资源,比如说人力资源。


林莱也已经有了动作,除了单纯挖人外,还有收购已经成规模的小公司,或者让厂牌归到她的电影公司上,成为一定程度上的子公司。


这一条进度一开始比较缓慢,真正起飞,还是等保利娜女士负责的那部电影《春天不是读书天》开始上映后。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kxsw.com 乐可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kxs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